Show/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熱門快訊

首頁 / 熱門快訊
::: :::
日期:2023-11-21
政大亞際文化研究學程舉辦《九槍》校園放映X映後座談,邀請導演蔡崇隆、政大法律系陳柏良老師出席,亞際文化學程籌備處主任陳儒修教授主持座談。(攝影:祝銘遠)

政大亞際文化研究學程舉辦《九槍》校園放映X映後座談,邀請導演蔡崇隆、政大法律系陳柏良老師出席,亞際文化學程籌備處主任陳儒修教授主持座談。(攝影:祝銘遠)

導演蔡崇隆重視《九槍》每一場映後座談,親自回答民眾的疑問,為開啟更多對話空間而努力。(攝影:祝銘遠)

導演蔡崇隆重視《九槍》每一場映後座談,親自回答民眾的疑問,為開啟更多對話空間而努力。(攝影:祝銘遠)

與談人陳柏良老師(左)分享他在美國時的切身經驗,回應《九槍》的核心議題。(攝影:祝銘遠)

與談人陳柏良老師(左)分享他在美國時的切身經驗,回應《九槍》的核心議題。(攝影:祝銘遠)

政大亞際文化研究學程舉辦《九槍》校園放映X映後座談,邀請導演蔡崇隆、政大法律系陳柏良老師出席,亞際文化學程籌備處主任陳儒修教授主持座談。(攝影:祝銘遠)
導演蔡崇隆重視《九槍》每一場映後座談,親自回答民眾的疑問,為開啟更多對話空間而努力。(攝影:祝銘遠)
與談人陳柏良老師(左)分享他在美國時的切身經驗,回應《九槍》的核心議題。(攝影:祝銘遠)

政大亞際《九槍》校園放映與導演映後座談活動紀要

 

【亞際文化研究學程訊】政大亞際文化研究碩士學位學程於11月13日晚上,在政大傳播學院劇場舉辦紀錄片《九槍》校園放映與映後座談,由亞際文化研究學程籌備處主任陳儒修主持,邀請《九槍》導演蔡崇隆、法律系陳柏良老師進行映後對談。這場活動共吸引超過100位觀眾到場參與。

 

《九槍》是一部深入探討東南亞移工議題的紀錄片,從2017年移工阮國非命案切入,透過阮國非家人與親友的訪談重構其生命經歷,結合警方密錄器影像與現場考察,以及大量的移工工殤事件新聞報導畫面,引導觀眾注意到隱藏在個案背後更深層次的體制和結構面問題。

 

蔡崇隆導演擅長用影像探討社會不公與結構性問題,他的作品經常與嚴肅、具衝突性的社會議題有關,《九槍》是一部著重探討台灣移工制度的結構性問題的紀錄片。影像可以讓觀眾對特定事件的涉入感變得強烈,蔡崇隆希望觀眾透過觀看的過程,思考到超越個案的結構性問題,會去討論社會大眾對外籍移工們的觀感、偏見與歧視,甚至驚覺整個台灣社會在面對移工議題時的集體心理狀態。

 

《九槍》最令人震撼的部分,是導演將警方執法的完整密錄器影像一刀未剪直接呈現,讓觀眾親眼看到阮國非在受到槍擊後等待救援的三十分鐘過程。蔡崇隆表示:「密錄器畫面就是『真相』,除了尊重死者在重要部位打上馬賽克之外,其他部分都直接呈現,讓觀眾看到整段一刀未剪的影像。觀眾可以從中看到現場經驗不足的基層警員、站在旁邊觀望的民防和資深警員等,這些與事件相關的人,他們在事發當下的反應和對話。這麼做並不是要觀眾都同情阮國非,我希望讓觀眾能夠直視那個事發現場然後去想,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?如果為了顧及電影尺度而要變造或打上馬賽克,那就沒有意義了。」

 

與談人法律系陳柏良老師分享了一段個人的海外生活經驗作為呼應。他過去曾在課堂上教導學生認識何謂「歧視」以及如何「反歧視」。2013年到美國進修時,適逢當時轟動的 Black Lives Matter 運動,這段經驗引發他更深層次的反思。為何大部分人在面對黑人時的第一反應是恐懼;而面對白人時則不會有一樣的感覺?他認為「歧視」是在更大的社會結構影響下逐漸形成的直覺反應。例如因膚色不同而產生「非我族類」的心理,可能源於早期人類社會中,不同的族群意味著帶有未知潛在的威脅,長時間以來這種恐懼逐漸演變成一種直覺。他強調:「這正是需要反思的地方。反歧視非常不容易,但這種努力是必須的。」

 

有觀眾問導演,《九槍》上映接觸到愈來愈多觀眾之後,社會上的溝通和對失聯移工、警察用槍教育議題的討論是否有明顯的變化?導演認為「還有很多空間」。他解釋:「其實九槍沒有要控訴誰、也不想再挑起二元對立,只想讓觀眾看到事件全貌和背後脈絡,這就是為何密錄器片段會整段呈現的原因。希望這部片子能繼續挑戰台灣社會固有的意識形態,想改善移民工的弱勢處境,這種力道是不能夠少的。」

back to top
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粉絲專頁